程颢的古诗(程颢)
大家好,小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程颢的古诗,程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程颢 (hào) (1032~1085),宋代理学家、教育家。
2、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3、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4、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
5、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6、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
7、神宗初,任御史。
8、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
9、《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
10、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11、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12、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
13、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
14、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
15、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
16、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
17、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
18、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
19、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
20、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
21、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22、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23、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
24、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
25、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
26、《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27、 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
28、二程十五、六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
29、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30、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
31、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
32、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
33、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34、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
35、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
36、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
37、“无人欲即皆天理”。
38、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39、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
40、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
41、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
42、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
43、程颐还反对妇女改嫁,宣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流毒颇深。
44、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
45、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46、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47、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
48、《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
49、”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
50、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
51、“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
52、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53、 后来,孝感百姓为了纪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毁。
54、清顺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县张擢士重建于东岳庙侧,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台夜月”。
55、可惜该楼毁于1968年,今仅存遗址。
56、 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
57、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
58、“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
59、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60、 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61、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
62、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
63、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
64、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65、“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66、 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
67、他与兄长程颢都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称为二程。
68、他们出身于官宦世家。
69、兄长程颢字伯淳,长期居住洛阳聚徒讲学;程颐前后从事讲学和著书达30余年。
70、二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
71、因二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后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不加细分,便将两人的语录和著作合编成《二程全书》。
72、 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
73、村东还遗存有石碑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
74、村中遗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学堂大殿和两座讲堂,“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75、 程颢、程颐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
76、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
77、这些思想自成一家,独成体系。
78、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动在洛阳,所以,后人就把他们创立的这套思想体系称为伊洛学派。
79、后来,经过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80、 【将乐民间故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81、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82、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83、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84、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85、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86、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87、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88、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89、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90、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91、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92、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93、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94、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95、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96、 “程门立雪”就由此而来,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