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了人类胃肠道间质瘤中新的致癌驱动基因
肉瘤-由转化的间充质细胞(一种结缔组织类型)引起的癌症非常致命。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人类肉瘤,是通过激活KIT受体酪氨酸激酶中的突变而引发的。
微型GIST是临床GIST的较小变体,在没有临床症状的普通人群中发现三分之一。尽管微型GIST和临床GIST共享相同的KIT突变,但微型GIST的生长潜力有限,且不超过一厘米。这种大小上的限制表明,其他遗传改变也有助于临床GIST的发展。
22q染色体缺失是人类GIST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发生在约50%的GIST中,并被认为与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关。然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不知道22q中的关键基因。
在PNAS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SINH)的王月香教授以及来自百翰医院,妇产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乔纳森·弗莱彻(Jonathan Fletcher)教授领导的团队进行了研究,描述了GIST中的新型药物驱动基因。
研究人员进行了完整的外显子组测序,并报告了GIST中复发性基因组失活的DEPDC5基因突变。DEPDC5被证明是靶向22q染色体的肿瘤抑制因子,被GIST的突变特异地沉默了。
他们进一步提供了证据,证明DEPDC5的失活通过激活mTORC1信号通路并随后抑制细胞周期停滞来促进GIST细胞增殖。他们证明DEPDC5调节GIST对KIT抑制剂的敏感性,并且使用mTOR抑制剂和KIT抑制剂的联合疗法在DEPDC5失活的GIST患者中可能更好。
这些反复发生的基因组改变的发现以及功能数据,证明DEPDC5是真正的肿瘤抑制因子,可促进GIST进展,并具有生物学上相关的靶点,频繁缺失22q染色体。DEPDC5失活的突变具有预后性,因为它们与侵袭性GIST相关,在它们中促进GIST进程并降低对KIT抑制剂的敏感性。
DEPDC5的有趣发现还表明,局灶性癫痫的生物学机制(注意遗传性DEPDC5失活是局灶性癫痫的原因)与肿瘤发生有关,从而突出了局灶性癫痫的最新治疗进展(例如DEPDC5激动剂)也可以用作抗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