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经济数据农民工可支配收入下降或施压乡村消费
一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平稳下行,折射城镇就业形势仍然良好;另一方面,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下行,折射当前就业环境收紧。二者的背离或恰好折射当前低端劳动力就业流失问题,这与农民工返乡潮提前恰好相符。具体表现在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增速下降及收入增速下滑两方面。
究其原因,低端劳动力就业流失是长短期因素共同导致:短期来看,受贸易战影响,新出口订单流失导致工厂无单生产,其用工需求下降;长期来看,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淘汰低端劳动力就业;同时,房地产、基建投资下行导致其用工需求下降,进而放大农民工就业问题。
展望未来,11月经济数据农民工可支配收入下降或施压乡村消费,同时城市中主要由农民工提供的服务价格或因农民工返乡而上升。
农民工、失业
11月生产、消费均创新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趣的是,尽管经济下行,但城镇调查失业率却表现坚挺,与之并存是媒体报导农民工返乡潮提前。数据感知与现实感知再次背离,对此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一、农民工返乡潮为何提前?
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首次正式公布调查失业率数据,这一数据成为判定我国就业形势的重要指标。自7月以来,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由5.1%下降至4.8%;即使剔除季节性因素,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平稳下降,表明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参见图表1。但需要关注的是,从PMI从业人员指标观察,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自8月以来均出现明显回落,表明当前就业环境有所收紧,参见图表2。由此,失业指标和PMI从业人员指数向市场传递相左的信息,这些信息背离说明了什么?
我们认为,城镇调查失业率与PMI从业人员指数背离或折射当前就业困难主要集中在农村就业问题方面。具体而言,根据宁吉喆,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样本推算总体,调查抽样方案设计科学,采用了分层两阶段概率抽样方法(PPS),并综合考虑各地区人口规模和居民城乡结构。全国每月调查约12万户,涵盖家庭户和集体户,调查样本代表性强,样本覆盖我国所有市(地、州、盟)和约1800个县(市、区、旗)。由此可知,城镇调查失业率主要统计的城镇就业,并未统计农村就业。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目前主要生产经营人员的数量,非制造业从业人员则是指在企业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由此PMI从业人员则主要以企业为调查对象,其涵盖的就业人员即可能是城镇人口亦可能是外来务工者,而在低端制造业中又以农民工为主。这就可能导致一种现象,即当城镇就业机会趋紧,农民工返乡增加时,即会出现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及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下降并存。那么,农民工就业状况如何?
第一,从农民工就业状况看,当城镇就业机会较多时,通常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而当城镇就业就会减少时,农名工进城务工意愿也将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以来,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人数同比增速不断下降,
其次,农民工就业下降的另一个表现则为收入增速下降。具体而言,第三季度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速较第二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至7.5%,这一收入的下滑或伴随制造业、建筑业吸纳就业规模下降而下降。具体而言,从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行业结构观察,2017年分别有25%和33%的农民工流入制造业和建筑业,参见图表4。这意味着,农民工的就业与收入将直接挂钩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一方面,从制造业观察,短期来看,贸易战催生抢生产、抢出口行为,企业生产活动因订单真空期而提前放缓,由此导致部分企业春假提前。长期来看,产业转型升级使低端制造业流出,其吸纳低端制造业的能力降低或使农民工就业下降。具体表现在全部就业人员平均人数下降最为明显的行业中,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受供给侧改革及环保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如黑色采选、有色采选、油气开采等;第二类则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印刷及农副加工等行业,参见图表5。从就业分层看,这两类行业就业下降,挤出的就业多以低技术劳动力为主。
另一方面,从建筑业观察,伴随房地产投资及基建投资冷却,建筑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下降。具体而言,建筑业从业人员与剔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投资走势较为一致,1-11月剔除土地购置费后,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3.7%,连续9个月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走弱直接影响建筑业从业人员,参见图表6。需要注意的是,基建投资回暖或部分承接房地产投资下滑挤出的农民工就业。
二、农民工返乡潮提前后?
根据以上分析,建筑业及制造业对低技术劳动力用工需求下降,农民工返乡潮提前出现。那么,农民工返乡潮后,对我国经济又有哪些影响?
第一,从消费看, 2018年1-11月,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14.4%,较2017年上升0.2个百分点。显而易见,自2011年以来,乡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参见图表7。这意味着,伴随乡村消费占比提升,农民工下消费群体对消费的贡献在上升。但农民工返乡潮或意味着收入下降,进而施压我国消费。
第二,从物价看,农民工返乡或推升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继而进一步推升物价。短期来看,农民工提前返乡或使城市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数据显示,伴随大量农民工涌入家政服务市场,其劳动力供给逐渐与家庭服务价格匹配,即当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下降时,家庭服务价格上涨,参见图表8。
综上,农民工返乡潮可视为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其提前或折射当前城镇吸纳农民工就业空间正在下降,而这种下降主要受国内经济下行及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影响。在农民工返乡潮出现后,农民工可支配收入下降或影响乡村消费,进而拖累全国消费。同时,农民工供给减少或使低端劳动力成本密集型行业价格推升,进而推升物价。
三、11月经济数据回顾
2018年11月我国经济数据呈生产消费降而投资平稳的特点。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月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2%,增速持平于前月,参见图表9。
从三驾马车看,110月出口、消费回落而投资反弹。其中,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5.4%,增速较11月下滑10.2个百分点;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9%,增速较1-10月回升0.2个百分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增速较前月下降0.5个百分点,参见图表10。
从房地产市场看,11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平稳而房地产销售增速小幅回落。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7%,增速较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2.6%,增速较1-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从价格方面看,10月CPI、PPI涨幅均回落。其中,11月CPI同比上涨2.2%,增速较10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10月回落0.6个百分点,参见图表12。
从货币市场看,11月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下移。具体而言,7天期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中枢为2.61%,较10月上行1bp;3个月期shibor利率中枢为3.04%,较9月上行6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3.44%,较10月下行13bp,
1、转变一:工业生产由控到放。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反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值得关注的是,之前受到去产能、环保限产压制的部分行业,生产活动明显扩张。预计供给端的纠偏政策未来会持续,商品价格在2019年会进一步回调。
2、转变二:地产基建此消彼长。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制造业是主要支撑。基建投资增速再度触底回升,稳增长继续发力,预计2019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至10%附近;房地产投资增速仍高,但单月销售同比跌幅扩大,预计2019年投资增速将大幅走弱。
3、转变三:小城地产由热转凉。从16年调控政策分化后,一二线大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房地产走势明显分化,但近几个月以来,随着棚改货币化政策的边际减弱,小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向大城市走势收敛。
4、转变四:服务消费也在走弱。11月社零消费增速进一步下滑,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持平上月的7.2%,累计同比继续降至7.7%,说明不仅仅是商品消费在下滑,服务类消费也在受到冲击。
5、转变五:出口贸易全面减速。根据WTO的最新统计,全球商品出口同比增速已经从今年1月18%的高点降至不足4%。11月我国出口增速大降至4.3%,进口增速降至3%,也是全球贸易降温的反映。
6、稳增长弱刺激,改革开放必将加速。考虑到全社会杠杆率已经处于高位,以“弱刺激”来减缓经济下行速度,或许是明年的主要基调。而另一方面,明年将是WTO改革的关键节点,欧洲、日本等也会有相近诉求,加快改革开放既是国内自身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缓解外部压力的重要方式。
转变一:工业生产由控到放
18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5.4%,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反映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在加大。其中采矿业同比增长2.3%,回落1.5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5.6%,回落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水同比增长9.8%,加快3个百分点。
从具体行业来看,之前高增长的汽车制造、医药制造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滑,汽车制造业跌幅进一步扩大至3.2%,医药制造业从年中的10%以上降至6.6%。纺织、化工、橡胶塑料、金属制品等行业增加值延续低增长状态。
而转型经济板块增速依然较高,11月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跳升至12.4%,电子设备制造增速虽有回落,但仍有12.3%的高增长。另外,统计局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0.8%,反映经济转型升级仍在继续。
最值得关注的是,之前受到去产能、环保限产压制的部分行业,生产活动明显扩张。例如11月黑金冶炼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进一步回升至10.4%,有色冶炼回升至12.8%,非金属矿制品增速虽略有下降,但仍远高于年初增速。此外,11月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同比增速均维持在10%附近或以上,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速高达12.7%,均说明供给端压制政策正在松绑。
10月以来钢铁价格的大幅走弱与供给端限制缓解有很大关系,当前钢铁、煤炭等商品领域利润率仍处于历史高位,预计供给端的纠偏政策未来会持续,商品价格在2019年会进一步回调。
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升,累计同比从上月的5.7%回升至5.9%,其中制造业是主要支撑。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从9.1%回升至9.5%,电子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10-20%之间,反映产业转型升级在继续。而纺织、食品、汽车、医药等行业投资增速则普遍偏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预计企业盈利在2019年将会降低,制造业投资增速或稳中略降。
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稳增长继续发力。今年以来,受到政府债务规范影响,基建投资增速一路下滑,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拖累。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稳增长再度升温,包含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当前已经回升至1.2%的水平。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会继续回升,对整体投资的作用由拖累转向带动,但是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依然受到融资和政府规范的制约,预计2019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至10%附近。
房地产投资增速仍高,但单月销售同比跌幅扩大,预计2019年投资增速将大幅走弱。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7%,计算当月同比增长9.7%,较10月回升1.6个百分点,土地购置仍是主要支撑。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继续走高至16.8%,施工面积同比回升至4.7%,房企周转加速。但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继续降至1.4%,单月增速-5.1%,随着棚改政策的降温,三四五线城市房地产销售、投资等均会受到影响,预计201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0值附近。
从16年调控政策分化后,一二线大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房地产走势明显分化,但近几个月以来,随着棚改货币化政策的边际减弱,小城市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向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收敛。
从销售端来看,一二线大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一直维持低迷状态,截至10月累计同比增速仍保持在-0.9%的负增长,其它中小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则从接近6%的增长下降至不到4%。从当月同比增速来看,中小城市之前一直高于大城市,但当前已经连续两个月维持负增长。
从投资端来看,之前中小城市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也一直远高于一二线大城市,但最近几个月中小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大幅走弱的,逐步向大城市收敛。
从土地成交状况来看,一线城市土地成交连续负增长,且跌幅基本都在20%以上,而中小城市土地成交一直高增长,但近几个月也开始大幅走弱。与此同时,中小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也大幅走低,向一二线城市收敛。
随着棚改货币化政策的边际收紧,三四五线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销售、投资、土地成交,向一二线城市收敛的趋势依然会延续,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
转变四:服务消费也在走弱
11月社零消费增速进一步下滑。社零名义同比增速从8.6%回落至8.1%,实际增速尽管小幅回升,但仍处于6%以下的低位,限额以上零售增速进一步下滑至2.1%。从结构上来看,尽管地产相关消费增速短期反弹,日用品类消费增速仍高,但汽车消费跌幅扩大至10%,油价回调导致石油制品消费增速减半。整体来看,在去杠杆政策的影响下,商品消费增速仍在下滑通道。
服务类消费也在降温。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持平上月的7.2%,累计同比继续降至7.7%。另外,从下半年以来,官方服务业PMI指数已经从54的高点下降至11月的52.4,新订单指数从50.4降至48.9。这说明不仅仅是商品消费在下滑,服务类消费也在受到冲击。
转变五:出口贸易全面减速转变五:出口贸易全面减速
11月我国出口增速大降至4.3%,进口增速降至3%,除了高基数影响外,我国进出口增速的大幅放缓也是全球贸易降温的反映。根据WTO的最新统计,全球商品出口同比增速已经从今年1月18%的高点降至不足4%,而贸易摩擦不断、WTO改革的悬而未决都会对全球贸易增长构成威胁。
贸易降温的背后是全球经济在逐步减速。今年以来,全球综合PMI指数从54.8的高位下降至当前的53.2,其中制造业PMI从54.5降至52,服务业PMI从54.8降至53.7。从GDP同比增速来看,中国从去年四季度的6.8%回落至今年三季度的6.5%,欧元区从2.7%回落至只有1.7%,日本从2.0%回落至0.4%,未来美国经济大概率也会走弱。
全球经济放缓、贸易降温,“抢出口”渐退,未来国内进出口增速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稳增长弱刺激,改革开放必将加速
从11月的各项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措施会继续加码。近期的政策会议也提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且强调“六稳”,淡化房地产调控。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基建投资上行方向确定,但幅度上受制于地方隐性负债的限制;房地产调控以稳为主,房价调整较多的城市存在“因城施策”、边际放松的可能性,但很难回到全面的强刺激。而且考虑到全社会杠杆率已经处于高位,以“弱刺激”来减缓经济下行速度,或许是明年的主要基调。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内外环境决定了,明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必将加速推进。内部环境已非常明了,需要改革开放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从外部来看,今年的热点问题在于中美,国内的国企改革、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是美国关注的焦点;而明年将是WTO改革的关键节点,欧洲、日本等也会有相近诉求。所以加快改革开放既是国内自身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缓解外部压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