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在香港水域发现并命名新的蚯蚓物种

新闻2019-08-28 10:48:22
导读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一群生物学家在香港水域发现了一种新的蚯蚓物种,并命名为Chloeia bimaculata。它是上个世纪加入萤火虫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一群生物学家在香港水域发现了一种新的蚯蚓物种,并命名为Chloeia bimaculata。它是上个世纪加入萤火虫属Chloeia的第四个命名物种。该团队还将Chloeia parva确定为去年引起香港爆发的蚯蚓物种。这一发现表明,人们对这群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知之甚少。

火炬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水生态系统中很常见。它们是多毛类蠕虫科Amphinomidae的成员。“Poly”中的“Poly”表示“很多”,而“chaete”表示“毛发”或“刷毛”。火炬的每个身体部分都有一对肉质的生长物,带有许多羽毛。这些chaetae含有神经毒素,可以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区域产生痛苦的灼烧感。

在香港,潜水员经常在水下看到个别的蚯蚓,但自去年夏天以来,在屯门和荃湾的游泳海滩附近发现了成群的火炬,威胁到许多海滩游客。

最近爆​​发的火虫爆发,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副主任兼教授邱建文教授及其研究小组从当地游泳海滩和浅水沙底收集标本。通过详细的研究,该团队报告了一种新的蚯蚓物种Chloeia bimaculata。

从它的黑点命名的新的火虫种类

浸大的团队从西贡夏普岛珊瑚群的沙底收集未经处理的蚯蚓标本。这些样品呈梭形,长28毫米至39毫米,宽7毫米至14毫米,约30个部分。它们可以通过背部中部的特定颜色图案来区分。

邱教授将这种蚯蚓命名为Chloeia bimaculata。他说:“这是第一次确定Chloeia bimaculata.Bimaculata意为拉丁语中的两个黑点。我们给它起了这个名字,因为它们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有两个黑点,一个接一个排列。”

根据一些当地水肺潜水员在互联网上发布的火虫照片,该团队认为此物种已经记录在香港其他东部地区,包括东平洲周围的水域。

确定最近爆发的罪魁祸首

该队亦于2018年6月在香港爆发时,在荃湾的两个泳滩及吐露港的潮水区收集蚯蚓样本。为了识别这些物种,该团队借用了存放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进行检验。尽管该类型标本的主体缺失,但根据甲壳虫的形态和甲壳虫(脚)的形态,该团队仍然可以认识到在爆发期间在香港收集的标本是Chloeia parva,一种名为在1868年。

研究小组还发现,原始样本记录表明“沿着背部中心(Chloeia parva),在每个部分上,有一个暗色的形状,有点像希腊”Y“形色素沉着。”这也与爆发期间收集的标本的色素沉着模式相匹配。

Chloeia parva的形状为梭形,长38毫米至97毫米,宽8毫米至20毫米,不包括chaetae。该团队认为,Chloeia parva在南中国海很普遍。

“通过描述一种新的蚯蚓物种并重新描述在香港水域发现的一种特征不明的蚯蚓物种,它为进一步研究蚯蚓以及其他多毛类蠕虫提供了基础,”邱教授说。

“香港有大约6,000种海洋物种。进一步发现新的海洋物种表明香港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更多的物种等待发现,”他补充说。

在世界范围内,有28 种公认的蚯蚓Chloeia物种。其中包括Chloeia bimaculata在内的两个物种已被香港浸会大学研究证实存在于香港。多毛类动物是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常见动物,包括珊瑚礁,红树林和泥质海床。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