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具有地缘战略性
印度政策制定者一直担心我们对华贸易逆差的规模。商务部本周表示,截至2019年3月的财政年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减少了100亿美元,达到530亿美元。商务部长接到Twitter宣布这一消息。然而,Asit Ranjan Mishra周一在本报中报道,中国已开始通过香港而非国内港口运送部分产品。印度与中国和香港的贸易逆差总和没有变化。
印度与中国和香港的双边贸易逆差约占其贸易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与所有国家组合在一起。仅中国就占贸易逆差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由于出口增加,后者在上一财政年度也出现萎缩。投资银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AG)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贸易逆差萎缩加强了全球势头依然强劲而内需疲软的观点。前者有助于出口增长,而后者则限制进口。
印度是否应该担心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根据对20多年来63个国家的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仔细研究了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
多边贷款机构提出了两个与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相关的广泛论点。首先,双边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宏观经济因素而不是关税推动的。其次,一个国家整体贸易平衡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其与各国的贸易平衡,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任何通过关税改变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企图只会导致该贸易转移到其他国家。
宏观经济因素的作用不容否认。例如,一个在已经接近潜在增长的情况下遵循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家会导致对进口的更高需求。国际分工也很重要。一个专门从事制造业的国家,而其贸易伙伴消费的工业产品比实际产品更多,自然会看到贸易流量。由于三个原因,中国贸易问题稍微复杂一些。
首先,虽然基本的宏观经济核算告诉我们,中国经营的贸易顺差很大,因为它节省的资金超过了投资,但它对汇率的管理方式也是强烈的干预。其持续的汇率操纵反映在其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
其次,中国积极利用补贴来推动国内产业,在许多领域给予不公平的优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新报告中也指出:“产出增长速度也快于中国在此期间的支出 - 部分反映了国内供应方面的政策,例如补贴制造商品的生产成本。”
第三,印度政策部门担心中国工业部门与北京政府之间存在深层联系,因此双边贸易逆差已成为更大的地缘战略困境的一部分。对于消费电子,电信设备和电力设备等特定项目尤其如此。
毫无疑问,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贸易竞争力面临的更大挑战的一部分,贸易竞争力包括从国内宏观经济失衡到未能融入全球供应链的一系列问题。但是,也有充分的理由把重点放在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上作为一项具体的政策挑战。然而,双边关税战不是解决方案,因为印度消费者只会从其他国家购买,或者中国可以通过香港等第三国将其出口产品引入印度。
还读了|让我们回到全球竞争力
问题在于印度能否一方面控制其国内宏观经济失衡,另一方面又能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工业能力。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认为,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美中贸易战为印度提供了回归全球制造业基础的机会。中国工资上涨也是对印度有用的另一个因素。不幸的是,印度正在输给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区同行。
大型全球投资项目将是关键。据彭博社报道,富士康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将在钦奈以外的工厂开始批量生产苹果iPhone。这家台湾公司还为印度的小米和诺基亚生产手机。这或许可能是一个开始,但要明白任何宏伟的结论显然为时尚早。更大的教训是,这些工业项目应该帮助印度进入全球供应链,并将其用作制成品出口的输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