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明年财政赤字率能否突破3% 政策建议的讨论再次升温

头条2020-02-06 15:47:09
导读12月1日,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财政学论坛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包括第一财经记者在内的听众表示,目前关于财

12月1日,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财政学论坛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包括第一财经记者在内的听众表示,目前关于财政政策是否积极讨论多、分歧大,而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没有在一个共同标准上讨论问题。

刘尚希说,1998年执行积极财政政策,是中央积极而不让地方积极;“4万亿”计划期间,是中央积极而地方更积极。(所以考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把中央和地方放在一个整体来考察。把中央和地方放到一起来看,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就不是不积极的问题,而是”积极“过头了。因此,现在对政府债务“踩刹车”,对地方债务的增长进行严厉的控制。

早在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称,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这包括今年财政赤字率2.6%,与去年3%相比是紧缩。对地方债务控制后,总的财政政策不可能积极。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对财政政策是否积极的讨论。近期,围绕明年财政赤字率能否突破3%,政策建议的讨论再次升温。

刘尚希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外界)说财政不是真积极,怎么衡量,说看赤字率、看负债率;说赤字率比以前还降低了,怎么叫积极财政政策了?但其实这只是看到了一个表面的现象。如果把政府基金预算的政府专项债以及在预算之外的其他专项债纳入计算,按全口径考察赤字率,全口径赤字率远远超过3%。

此前,有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官方口径的财政赤字率仅指一般公共预算的赤字率,并未考虑政府性基金赤字。2018年中国政府安排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

财政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即政府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将财政赤字率从上一年的3%降至2.6%,但财政赤字规模为2.38万亿元,与上一年持平。

刘尚希说,目前外界看政府负债率只看到中央,如果把地方政府考虑进来,并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能转化为政府债务的因素考虑进来,政府负债率也远不是现在的窄口径数据。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地方债务13.4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16.47万亿,2017年中国政府债务负债率36.2%。

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大力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增长,并采用5~10年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目前财政部正在摸底隐性债务规模、资产等信息。

关于财政是否积极,刘尚希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发表过类似观点。

刘尚希在采访中还表示,积极财政政策更应该从优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倒逼涉及民生的医疗、教育、社保等体制机制改革,并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去赋予积极财政政策新内容,而着力点可以通过继续减税降费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实体经济,而不是单纯只看赤字率是否扩大。

他强调,当前积极财政政策要解决的问题已和以往有很大区别,不是简单的大水漫灌来扩张需求,还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供给质量的提升去释放潜在的需求。

刘尚希称,如果说过去“积极”等于扩张,那么今天“积极”不等于扩张,现在的积极应该更多体现在促进结构调整、促进各项改革、防范化解风险,引导市场预期,在这些方面都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着力点应该放在减税降费上,引导长期预期。

对于金融政策,刘尚希说,现在并不是说货币政策无所作为,而是金融改革不到位,尤其是金融市场化改革严重不到位,导致金融双轨制、金融的市场化并没有通过改革去推进,而是更多地运用一些行政手段,这与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不相适应的。

其他财政学者近期也对积极财政发表了看法。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公开表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防风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因此对财政赤字率水平必须高度警惕,在当下要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锁定在3%以内,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于控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很有必要,而且它也是老百姓(56.800,-0.57,-0.99%)心目当中的一本账,是直接影响社会预期的一本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