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先后刊发了其就相关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的采访稿。这四篇文章分别是,人民日报的《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华社的《用好“三支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金融时报的《“三支箭”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及经济日报的《易纲:“真金白银”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易纲在上述四篇采访稿中都提到了在融资难和融资贵之间,要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易纲说,要优先解决融资难,因为没有融资就谈不上贵,先把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再着力解决融资贵的问题。
易纲指出,如果过度关注融资成本而忽略融资可得性,会破坏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的自主权,形成逆向激励,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反而加剧融资难,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只有在保证融资可得性的前提下,给金融机构适当的风险补偿,增强金融机构的内在激励,才能形成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
在给金融机构适当的风险补偿方面,易纲提出了“几家抬”,即财政、人民银行、监管部门要帮助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降低成本,使得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有积极性给小微企业贷款,贷款了以后是保本微利的,或者是保本没有利润都可以,但是应该是保本的。如果在商业上不可持续,放出去就是坏账,收不回来,你今天让他贷款,明天他也不贷了。
三支箭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
如何将货币“池子”里相对充裕的水,引导到“缺水”的民营企业手里?易纲提出了“三支箭”政策组合,这在上述四篇采访中都占据了较大篇幅。
具体来看,这三支箭分别是:
“第一支箭”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增加了3000亿元人民币的再贷款、再贴现,基本上都是针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者是存贷比太高、没有可贷资金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使得这些银行有长期的、成本比较适度的资金能够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今年以来,普惠金融口径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长比一般贷款增速高得多,且利率稳中有降,这显示融资成本也开始下降。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还会继续做。
“第二支箭”是出台具体政策帮助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我们推出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即给民营企业发债“买一个保险”。民营企业发债为什么发不出去?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买。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愿意买?因为民营企业违约了以后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现在我们在发债过程中加入一个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就是加一个“保险”。如果民营企业的债发生违约,有人赔付债券的本息。发保险的机构是非常专业的机构,而且有雄厚的资本金,所以在增加保险的情况下很多机构就可以安心买民营企业发的债了;而这个债里含的保险是由投资者支付的,没有加重民营企业的负担。这种安排就使民营企业的债能够顺利地发出去。只要民营企业的债发出去,现金流就来了,银行也不催款了,资本市场也可以稳定一点。
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央行提供部分初始资金,通过专业机构,市场化运作,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增信等方式,为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但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信用支持。目前,前期试点已经启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帮助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融资。
“第三支箭” 是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针对目前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相关部门正在多措并举化解。同时,为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人民银行正在推动由符合规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初始引导资金,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阶段性的股权融资支持。
前期一些政策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在新华社的采访稿中,易纲还回答了“央行在制定和执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措施时,如何防止出现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相反作用的情况?”
易纲表示,前期一些政策制定考虑不周、缺乏协调、执行偏离,强监管政策效应叠加,导致了一定的信用紧缩,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易纲强调,今后,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人民银行将注重实地调研,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对需稳妥实施的政策,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对利于长远的规范措施,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避免“一刀切”,便于企业适应调整。
同时,人民银行将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统筹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政策,既要防止“运动式”收紧,也要防止“运动式”放松;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防止行政干预和道德风险;注重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使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让民营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加大对民企金融支持不是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取向没变
在人民日报的采访稿中,易纲详细谈到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如何强化协调,并处理好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易纲表示,第一要深入调查研究,审慎制定政策,第二要加强沟通协调,统筹政策力度,第三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防止行政干预和道德风险,第四要加强预期引导,狠抓政策落实。
“要强调的是,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不是搞‘大水漫灌’,而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流动性,发挥好定向调控的功能。”易纲表示:“我们坚持处理好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我们始终注重保持宏观总量中性适度,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中性,取向没有改变。当前银根不松不紧,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等,与名义GDP增长基本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