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算法推动人工智能实现了快速发展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推动人工智能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深度学习的成功,不是理论方法的突破,而是在大数据和大规模计算资源驱动下的技术突破。因此,业内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仍处于一个较为初始的发展阶段。
“未来十几年最大的机会一定是所谓的弱人工智能,也就是说完全不需要达到人脑的所有功能。”在近日举行的2018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如是说。
在他看来,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是应用型人工智能,简单而言是在某一特定领域,用大量的数据来做出比人更精确的判断,来创造价值、创造效率,能够解放人类不再需要做重复性的工作,而是做更有创意和更有爱的工作。
“但仅仅弱人工智能,也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机会。”李开复说。据某财务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7万亿美元是人工智能带来的。
有人说,人工智能的未来将是美国和中国。对此,李开复表示,中国的优势是学术水平的提升、巨大的市场和数据量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在人才、专利和资金投入方面,中美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差仍较大。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机遇在哪儿呢?专家分析,人工智能加上实体经济,这方面中国有特别大的动力。
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各类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和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他认为,人工智能在促进科研方面也大有可为。“我国各方面的数据量很大,科学研究的样本非常多,就很有可能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新的科学发现,甚至可能是世界领先的。”
“人工智能是解析、挖掘遗传密码当中跟生物医学相关知识的一种工具。”中科院院士陈润生举例说,“2017年底Google发布了基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基因组变异精准识别工具DeepVariant,用深度神经网络来从DNA测序数据中快速精确识别碱基变异位点。”
他认为,生物医学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全新的药物设计与研发,动植物新品种、新性状的培育等方面。
而这些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平台。迟学斌表示,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提供方便的工作平台,才能使研究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模型调试等方面,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更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