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成长使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在全球经济发展滞缓的情况下,机器人产业一枝独秀,一路高歌发展。特别是中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连续六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的地位,前五年保持最大增速。机器人产业在中国也是巨大的投资风口,尤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的投资风口越来越大,“风速”也是越刮越快。
然而,在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速迅猛的情况下,去年突然出现了一个拐点。全球机器人市场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变成现在的零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的趋势——到底是机器人市场的冬天来了?还是春天刚刚开始?机器人市场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新松公司总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8月21日上午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
首遇拐点 挑战机遇并存
目前中国仍保持着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在去年把NO.1的地位让了出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多年增速后首次遇到拐点(负增长率4%左右)。
究其出现拐点的原因,曲道奎归结为汽车行业出现的逆转。汽车行业一直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的市场,去年这一行业出现了衰退,汽车制造在机器人市场应用中的比例最大时占一半,前几年维持在45%,但是去年汽车市场只占了机器人行业的33%,机器人行业市场下滑是汽车制造市场下滑的缩影。
除了工业机器人市场走下行, 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兴机器人市场在去年的表现又是如何?
曲道奎首先以协作机器人举例。2007年以来协作机器人进入工业,探寻各种应用场合下推广使用的可能。作为协作机器人的鼻祖Rethink Robotics在去年走过了一段辉煌的时期,但是突然在去年倒闭关门。无独有偶,近日丹麦机器人制造商蓝色劳动力(Blue Workforce)申请破产。来看国内,第一家得到国家认证的服务机器人公司棠宝曾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一枝独秀,但是去年也关门了,其操盘手王明高也已自证于6月出逃美国,不再回国。
由此我们看出,在去年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再到服务机器人这些新一代机器人增长乏力——公司倒闭、对赌失败、老板跑路、机构撤资,盛宴之后哀鸿遍野一地鸡毛。目前传统的优势市场萎缩,新兴市场有待形成。
工业机器人方面,曲道奎认为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传统的优势市场在萎缩,而新的市场没有形成。比如汽车行业就是一个缩影。
更关键的一点是,众所周知机器人是“三高”行业——投资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高。机器人产业的附加值和投入不匹配,即低附加值难以支撑持续的高投入研发和创新。
第三,工业机器人领域还有一个严峻问题,即恶劣的产业环境正在拖垮各种机器人集成公司,在中国,机器人集成公司可能有几千家,但是现在中国的整个付款条件、结算时间十分苛刻,这导致很多公司缺乏现金流。
同时,他认为目前服务机器人泡沫破灭,可能进入到一个大的洗牌阶段;特种机器人现在急需破茧成蝶、需要一个大的蜕变过程;协作机器人曙光出初现,有待时日。
机器人产业洗牌再生
表面上看,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六年首次下滑,形势并不乐观。甚至有人大呼“机器人的冬天来了!”,但曲道奎不以为然,相反他认为,短暂滞缓只是“倒春寒”,是向“春天”的过渡时期。
曲道奎分析了机器人市场三大机遇:第一个机遇是技术突破和技术融合。现在机器人已经不是传统的机械电子设备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集人工智能、信息电子、大数据网络、感知系统等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
新技术的融合和突破正在加速,机器人有了进一步演化成长的基础,而不再是之前的机械臂、机械手、机器设备,机器人的成长使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不断地拓展和延伸,未来的机器人将涉及从制造、医疗、健康、国防、服务、消费等更多领域。
第二个机遇是制造模式的变革。现在全球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机器人将推动这种制造模式的变革,同时智能制造模式的变革也使机器人市场有了巨大的市场依托。新的制造模式变化导致生产要素的变化。从劳动力短缺到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从全球所有行业产能过剩到根据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再到技术与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
第三个机遇是生产要素性能与成本的变化。如果说工业3.0时代强调的是效率、质量和成本,生产要素是“机器+人”,那么在互联、物联下的工业4.0时代,强调的是柔性、智能和资源。长期来看,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将持续放大,未来5-10年,机器人对人的替代率将达到30%。
近年来,机器人性能提升、价格下降;但人力劳动力成本上升、数量下降,四个要素相互作用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必将进入爆发式增长。从历史数据(IFR World Robotics 2018)来看,200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第一个百万台,用时四十年;2010年到2015年,第二个百万台的增长用时六年。2016年到2018年,第三个百万台增速只用了三年。
曲道奎认为,机器人密度(即替代率)也在增加,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97台/万人,换句话说,每百人中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0.97人,机器人替代率为0.97%。未来5-10年,机器人替代率将达到30%。这证明,机器人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政策优势也在不断放大,在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我们坚信,目前只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小小的转折点,未来机器人的真正春天正在到来。未来是赢在‘变革’,融合共生是机器人发展的希望。”曲道奎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