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进:江淮汽车重视乘用车势在必行
GBN:我们分板块来看。最受外界诟病的江淮乘用车,具体怎么调整?
安进: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到底是品种不对、品种少,还是品质不能让客户满意。仔细分析下来,可能后者更重要,所以江淮应该在品质上下功夫,要出精品。出一款产品就是爆款,像瑞风S3一样,一年做到20万辆,两年就是50万辆。一是品质,二是客户体验,三是研发投入。讲两个数据,去年江淮汽车劳动力成本是40亿元,这个数字可以在年报上查到,但研发费用投入接近20亿元,全靠自己筹备。第二个数据,江淮商用车年销量30万辆,乘用车(包括国际市场)十几万辆,总体来看保持稳定。接下来就要在困难中积蓄力量,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GBN:(江淮乘用车)根本性改变从哪款车开始?
安进:我认为是瑞风S4,外观、性能、驾乘和互联网体验都有提升。我们改变的准则有两条:第一,必须坚持基本品质,第二,必须加强客户体验。过去我们总认为要多推一些品种,快速推出系列产品,现在已经调整思路,要出精品。乘用车做精做优,不用“多生孩子好打架”。这话不是我今天才讲,我们一直在不知不觉地这样做。2015年我就提过,当时中国品牌从轿车打到SUV,SUV对合资品牌树起坚固的防线,10万元以下是中国品牌阵地,大家都在向10万元以上挺进,我说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很遗憾,这两年形势出现变化,合资品牌对我们发起攻击,这条战线似乎没有守住。江淮乘用车不可能暴利,但也不能去打价格战,因为打不起。概括起来,江淮乘用车出精品,抓本质质量,抓客户体验,要尽可能产生价值。
GBN: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做大规模与做精做优之间,您选择了后者。目前这种情况谈做大规模有意义吗?江淮有什么能力?
安进:在商用车领域深耕,提高品质,用商用车产生的价值来支持乘用车发展。所以我们的打法是,商用车做强做大,乘用车做精做优。还有新能源汽车,这也是一种乘用车。我们也在深入研究共享平台问题,从研发平台设计就开始考虑,推出来的乘用车要适应两个市场,要有两类产品,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
GBN:据我所知,当初江淮上马乘用车,您其实是反对者。回过头看,做乘用车这一步是走早了,还是走晚了?
安进:我不知道这个消息从哪里来,我不能支持你这个观点,但决策就是这样。应该讲,江淮从商用车向乘用车转型,有些困难我们没有想到。因为长期做商用车,思维模式,起点与定位,跟乘用车运行还是有所不同。
我们的勇气大于对乘用车难度的客观认识,这一点需要反思,但这样的反思中国汽车工业都应该有。对江淮汽车来说,整合资源能力是否充足?切入点是否精准?资金是否准备充分?这些方面值得反思。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再去想该不该做乘用车问题,而是怎么进一步做强做大商用车,在乘用车转型过程中,用一种新状态、新模式、新认识,更有效地推动乘用车发展。
GBN:更具体些,接下来乘用车这张牌怎么打?
安进:有两个场景需要思考。第一,江淮如果不切入新能源,这样过日子可以,但不会有大作为。第二,国际市场对乘用车反应很好,我们还形成了一些根据地。乘用车一直在转型,蔚来是乘用车的一部分。至于大众,我们期望进一步和国际品牌接轨,为乘用车找到一个更广阔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当电动车时代来临,江淮汽车发挥优势,在乘用车上就有先发优势。江淮不把宝都押在乘用车上。商用车做好后,支持乘用车更精准地发展,适应新能源转型,适应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得到客户信任。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应对困难形势。
以上采访展现出安进在转型乘用车这一步棋上下了很大决心,江淮汽车在中国汽车转型期做出调整,改变战略,是为了未来江淮汽车能够占据汽车市场一席之地,如果不革新求变,只啃老本,江淮汽车的发展前景就会受到局限。新变会有阵痛期,但相信江淮汽车只要继续在安进的带领下扎实苦干,研发新产品,未来江淮汽车将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