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OE E60p平面振膜和Windows 10手机的价格是多少
这个选项虽然看上去像个废话,但对于Windows 10 Mobile的现状来说,倒也是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在整个2016年中,微软频繁布局人工智能,云技术,增强现实,但就是只字未提移动体验。如果说微软在可见的未来内继续保持按兵不动,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没有Mobile的2016,微软凭借对服务业务的转型重视事实上实现了盈利。
按兵不动
微软已经多次公开表示,Windows 10 Mobile已经变成了一个主打企业市场的操作系统。从保守的角度来看,微软继续这样下去,默默朝着这个方向提供持续更新也是可行的。
当然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按兵不动也是最不能让人满意的选项。即使最终仍旧不会选择Windows 10 Mobile,我们仍然希望能看到异军突起的局面。不过微软真的会选择卷土重来吗?要知道今年Windows 10的大更“Creators”可是半点关于手机的内容都没有提及的。这个事实,不禁让人开始怀疑起Windows 10 Mobile今年还能不能得到更新来了。
如果微软在2017年内真的要推出Surface Phone,而且希望它还能够在消费级市场中有所发挥,但却无缘今年的大更,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Windows 10 Mobile的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
尽管微软一直宣称Windows 10 Mobile也拥有桌面级的能力,但就实际体验来说,作为用户我们很难享受到微软的手机系统有什么可以从桌面级系统中得到的福利。微软一直在推行所谓的UWP统一平台概念,但开发者响应寥寥,不愿意为一款应用同时打造桌面和手机的体验,Windows 10 Mobile也就无法从桌面级系统那里获得足够多和足够好的应用。
或许微软可以选择让Windows 10 Mobile来一次跨界,让它可以工作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这两种环境下,而不仅仅是手机版Windows 10只能被动地跟着桌面版那边走。
在Windows 10 Mobile跟随桌面级这条路很难走通的眼下,微软可以考虑让它们更多地割裂开,让前者成为后者的轻量版。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要让微软重新打造一个Windows RT。新的Windows 10 Mobile可以运行在手机、平板电脑甚至一些主打便携的笔记本电脑上。它虽然比桌面级Windows 10更轻量,但仍然比原先的移动版要能承载更多东西。
微软虽然曾经打算要让桌面级的丰富应用通过UWP来提升Windows 10 Mobile的应用体验,但这个野心现在看来是失败了。那么,它可以试着让Windows 10 Mobile不仅仅局限于手机上,而是继续扩展到笔记本电脑市场,并给其他的硬件厂商提供免费SKU。新的系统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和平板电脑领域的发展,或许反过来又能够促进手机的生态得到完善。
干脆放弃
Windows 10 Mobile经过了难堪的2016年,或许这其实已经是许多科技爱好者们的想法了吧,认为微软事实上已经放弃了Windows 10 Mobile。微软去年那么卖力地发展那些通向未来的技术,未尝不是输了现在图谋以后的表现。如果微软确实没有让Windows 10 Mobile换个定位重新再来的想法,那眼下和放弃它也没多大区别。
但不要误会,放弃Windows 10 Mobile并不意味着微软直接放弃智能手机这个市场,毕竟Windows 10作为一个从设计之初就带有浓浓的触摸体验性质的系统,它对移动设备的适应性是很好的。事实上,我们也曾经见过运行桌面版Windows 10的手机出现。
微软如果真的决定放弃Windows 10 Mobile,从长期的角度考虑也不一定会是坏事。正如上文所说,Windows 10 Mobile系统在UWP策略受到冷遇的情况下,一部黑科技满身的Surface Phone也不一定救得回来,毕竟如今是软件和服务的时代。手机版Windows 10如果能以如同桌面版那般完整的姿态到来,那肯定又是一个新的局面。当然了,其中一个先决条件是再等几年,等到设备机能继续进步之后再谈这个问题更加稳妥。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微软的手机用户们从Windows Phone 7到Windows Phone 8,从Windows Phone 8再到Windows 10 Mobile,无一不经历了痛苦的过渡。这锅当然得由微软背,因为内核的改变使得很多东西都无法继承。反过来想,如果咬咬牙直接放弃掉Windows 10 Mobile,几年后直接推出更强大的,全新的完整版Windows 10,这就不会再有过渡了。
共存怎么样?
不过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能够运行完整桌面级Windows 10的手机肯定不会面向低端,甚至中端都悬。
这样一来,微软或许也可以选择让Windows 10 Mobile继续存在下去,和新的Windows 10手机共存,作为一个中低端的选择。这样一来,微软之外的硬件厂商仍然可以带来价格实惠体验流畅的Windows 10 Mobile手机,后者的这些特点对不少低端市场的消费者来说还是颇有些诱惑力的。虽然会让Lumia 950这样的旗舰级Windows 10 Mobile手机失去意义,但长期来说还是一件好事。
不过这么做是存在弊端的,那就是会进一步分散微软的开发资源。即使以微软这样庞大的实力和体量,这都是一件会拖累自身的事情,甚至还可能会激怒对微软来说十分珍贵的应用开发者,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微软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案,但它只能是一种临时的解决办法,只能一直持续到低端硬件的性能也足以运行完整Windows 10为止。
OE E60p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机测评报告
OE E60p平板入耳式耳机,是继测评过Audeze iSine、Monoprice Monolith M300之后,又一个推出这种比较特别类型的耳机产品。虽然Audeze从iSine到LCDi4布局了从低到高,甚至顶尖水准的平板入耳耳机,但价格毕竟还是不那么亲民。M300的149美元已经显示出了不错的性价比,而OE E60p的1500元人民币的价格表现到底什么水准呢?感谢网友提供送测样机。
OE E60p耳机在京东做工众筹,所以也很容易搜到相关一些体验文章,比较重要的是可以在京东的众筹页面上看到一些官方给出的技术资料。从产品外观看起,似乎应该有白色和黑色两款,我们手中的是黑色款,但看图片白色款应该更好看一些?塑料外壳的做工可以接受,脱模痕迹装配精度看起来似乎还比M300好一点,不过这种贼亮的塑料质感实在是显得有点和产品定位不符,也许白色更好吧。
耳机整体佩戴方式和结构,和以前测试过的M300、Audeze iSine都很像,入耳部分的导管长度合适,开口直径还是挺大,一般使用入耳式耳机最小号耳塞套的朋友就不要考虑这类耳机了。耳机佩戴稳定性要靠外接的耳翼来辅助,佩戴舒适度自然不会像传统小个头入耳式耳机那么好。
耳机使用MMCX接口,标配了一根普通3.5mm连接线和一个Type-C的数字线,内置了USB DAC和耳放输出,以及ADC的输入功能,可以通话。最重要的是,这根线能不能像iSine上的Lightning线一样起到耳放和调音作用呢?
在众筹页面上我们看到了官方给出的E60p的一些技术示意图。从结构来看是传统的平板耳机设计,其中平面振膜似乎是圆形,标称面积4.9平方厘米,也就是半径12mm左右的圆?如果是正圆的话。但似乎M300是15mm半径的振膜,奥帝兹的iSine10/20还要更大一些,而且是和外观一样不对称四边形。耳机使用了双面音圈,振膜厚度官方也愿意剧透,为千分之三毫米。磁路方面,使用1.5T高磁通钕磁铁,使用OBB平面磁回流技术,官方没有给出具体示意图。推测是在磁路边缘优化设计,避免边缘磁路溢出导致不均衡。
下面我们进入主观听感环节,对比的耳机选用Monoprice的M300。音源部分使用iBasso DX200、vivo Xplay5s作为主要参考。
Type-C耳放与耳机线:非常遗憾,E60p搭配这根Type-C的耳放线肯定是处于好意,如果没这根线,估计耳机至少还能便宜300元?但效果实在不怎么样,从普通模拟耳机线的更换对比我们发现,还是和耳机设计师对耳机声音理解有很大关系。可以说,这根Type-C耳机线彻底暴露了设计师根本不懂平板耳机声音特点和优势,而一味的去让声音听起来更硬、提升高频解析力,让声音变得中性、快速、发干,如此趋势的调音,还做平板耳机干嘛?
整体来说,E60p听起来是一个和Monoprice的M300声音水准比较接近的耳机,在良好的音源搭配下,还是可以听出来人声的温和舒展、弦乐比较丰富的层次和真实的瞬态,以及平板振膜耳机不同于入耳式小耳塞那么紧的声音和声场。但这个级别的平板耳机,也很难去挑战目前国产1500-2000元价位的耳机的解析力和动态,因为在这个价位已经有很高级的动圈和动铁多单元耳机了,毕竟千分之三毫米振膜再加上音圈,确实还是属于比较入门的平板水平。
E60p的高频解析力要比M300略差,换线之后似乎也是如此,声音更紧一点,由于厂家调音趋势,所以它的风格似乎就是要比M300更偏中性一些。平板耳机在这个级别,高频细节表现其实一般,如果不能在中高频部分表现出足够宽松,那么听起来就不显得高级。好在搭配DX200或者更高级别音源时,中高频层次和瞬态控制力还是非常好,去听一些弦乐,尤其是中国民乐,需要录音温和高品质,那种舒展和层次,还是动圈小耳塞完全无法表现的。而至于小提琴之类的声音,极限解析力一般,但瞬态控制力出色。与M300相比,M300中高频更为舒展,声音软一点,让一些细节听起来更为从容。E60p则要紧绷一些,不知是不是振膜确实差了那么一点,还是纯粹调音问题呢?
在中频人声的表现上,E60p的整体水准也稍稍在M300之下,风格上M300更温和一点,而E60p则更年轻一些,解析力方面,E60p比M300稍弱,主要还是声音风格对于平板耳机来说,如果不追求松软舒展,那么在这个级别表现出中性风格的同时,也会失去它声音本身的特色。不知道是振膜单元本身核心技术问题还是调音问题。当然,E60p并没有完全丢失平板耳机特色,中频的饱满程度和均衡度仍然不像是一个小耳塞的水平,更为接近M300、iSine的音色风格。只是在层次、动态方面M300比iSine10弱了一些,E60p比M300稍弱了一点。
低频方面,M300的量感和下潜似乎要比E60p好的更为明显一些,尤其下潜比较深部分的量感还是要比E60p来的浓郁。如果想要M300或者E60p表现出比较震撼一点的低频,那么DX200级别的音源都不够,可能需要Monitor09或者MR1级别的音源。在这两个音源下,E60p相比M300的低频水平有比较明显差距,无论在声音动态、力度还是下潜深度量感上都不是一个级别,E60p的低频很难在比较夸张低频音乐中表现出比较震撼的效果,而M300这方面还是可以表现出这么大个头的入耳式耳机和平板单元的大声压下的震撼和稳定性。
和Monoprice Monolith M300相比,OE E60p肯定是要至少低一个级别的水平,尤其是比较在意中低频以下部分的动态的情况下,E60p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而单从人声、弦乐、小编制音乐表现来看,E60p和M300水平比较接近,只是声音更紧,更硬了一点。E60p的Type-C耳机线的标配拉高了成本,表现又很不好,影响了它的性价比。1500元的售价并不比M300便宜,对于想要在千元级玩平板耳机的话,还是推荐M30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