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Google Pixel 3和DX12的价格怎么样
2015年,DirectX 12正式公布,当时许多玩家和开发者立刻就兴奋起来了。AMD的Mantle API虽然失败了,但它的效果有目共睹,而DirectX正是建立在Mantle的基础上的。微软承诺,Windows 10环境下的DirectX 12将让GPU效率达到史无前例的级别。
然而从 Windows 10发布已经过去了18个月,现实是目前仅仅有16款游戏加入了DirectX 12的支持,而后续的作品也没有预想中的多。为什么开发者不爱DirectX 12?这预示着它会失败吗?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尽管我们使用PC这么多年都是在和DirectX相伴,但在很早期很早期的时候,DirectX确实很晚才加入到3D硬件加速的狂欢当中的。在那个时候,游戏开发者要么使用专为3DFX Voodoo卡定制的Glide,要么为了支持更多的硬件,采用更开放的 OpenGL。
最终,微软的DirectX API为开发者提供了OpenGL之外的选择,只要有驱动程序,它就能够支持任何的3D加速卡。很快DirectX就充分发展了起来,拥有旗下一系列的Direct API,作用分工也各自独立,如Direct3D,DirectDraw,DirectMusic,DirectPlay和DirectSound。
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 98是第一个整合了DirectX的操作系统。从此以后,DirectX就成为了Windows软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使是对相关技术了解不多的玩家,大致也能够明白它的重要性,在选购显卡、运行游戏的时候对DirectX的版本支持多加注意。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微软第一次用DirectX来吸引玩家更新系统了,比如DirectX 10就不支持Windows XP及以下的系统,正如DirectX 12只能为Windows 10和Xbox One所用,Windows 7和Windows 8.1和它无缘一样。
再来看看数据
关于正在使用的Windows设备数量这个问题,一般公认的数字是12.5亿台。根据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在2016年12月公布的数据,40.23%的设备运行Windows 7;27.15%的设备已经安装Windows 10;即使是Windows 8.1也有8.43%的份额。
粗略地计算一下,我们大致可以认为DirectX 11的用户群有6.37亿,而潜在的DirectX 12用户则只有3.4亿。当然了,这其中对游戏不感兴趣,或是对DirectX 12没有需求的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即使他们已经升级到了Windows 10。
当然了,以上的数据不一定能说明一切。如果你通过游戏平台Steam寻求答案,就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截止至2016年12月,已经有超过51%的Steam用户使用了Windows 10 64位系统,而使用Windows 7的玩家只剩下36%了。而在Steam玩家的群体中,拥有能够支持DirectX 12的显卡的玩家比例竟然达到了72.24%。
从这些数据看,DirectX 12似乎潜力不小,从纯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开发者们似乎也应该投入额外的开发成本去支持新的API。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真正的原因
面对DirectX 12如今遭遇的窘境,AMD的首席游戏专家理查德赫迪(Richard Huddy)曾经透露过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其实DirectX 12的开局已经很好了,它的起步比DirectX 10和DirectX 9都快。在拥有DirectX 11这么个接受范围极广的前辈的阴影下,每年支持DirectX 12的新作数量事实上是多于DirectX任何一个历史版本的同时期表现的。
“然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起步快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它。(DirectX 12)带来更底层的控制,同时却也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 而这会让许多开发者不情愿接触DirectX 12。事实上,如果一款游戏并没有受到GPU性能的局限,CPU单线程也不是它的瓶颈,那么DirectX 12能够给它带来的提升是很小的。”赫迪透露说。
这位游戏专家继续补充道:“对于这些开发者来说DirectX 11或DirectX 9已经非常完美了。不过,对于那些在画质表现上有相当的野心的作品来,它们是肯定能从DirectX 12那里受益的。”
简单来说,即便DirectX 12确实在各个方面都比DirectX 11更强,但限于现如今的游戏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并不是所有开发者都需要去挑战极限的。这一部分开发者经过权衡,认为使用现有的技术一样能得到很好的效果,那他们就不会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应用DirectX 12。
微软不着急
一直都很习惯下大棋的微软并不着急,它已经习惯了慢慢布局,为未来做准备。DirectX 12眼下受到的冷遇对它而言并不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微软相信随着Windows 10的装机量逐渐提升,这些问题就将会迎刃而解。
如果你是一位玩家,还是一位总是不急着接受新系统的玩家,回想起自己从Windows 98到Windows XP,从Windows XP到Windows 7的系统升级史,就会明白随着新的软件和硬件逐渐抛弃掉过去的东西,自己即便顾虑再多也还是会选择跟上时代的。
这一点对于开发者们和制造商来说其实也是如此,微软想让前者接受新的API,让后者在新产品中为其提供支持,从来都是困难无比。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Windows 10时代,微软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地关注PC的游戏体验。微软已经确认,即将到来的Windows 10 Creators更新将加入所谓的“游戏模式”。尽管有关它的具体细节未知,但微软承诺游戏模式将让系统进入一个更适宜游戏的环境,从而提升性能和体验。
如果微软在Windows 10里为玩家们提供的全方位关照确实是有效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见“经受不住诱惑”的人将会越来越多。随着时间推移,新的系统终究会取代旧的系统,到那个时候DirectX 12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主流了。不过在此之前,开发商们仍旧会冷落它一段时间。
谷歌 Google Pixel 3智能手机屏幕测评报告
由于各种原因,今年的谷歌“亲儿子”只搞来了小号Pixel3,虽然尺寸小了些,性能和摄像头是和Pixel3 XL一致的,size并不妨碍Soomal的测评和折腾内容。 价格方面699美元也算比较贵了,既然是原生系统和原生设备,用户体验的要求和技术标准也不会因为小屏而降低。
Pixel3的屏幕为5.5英寸OLED面板,分辨率2160x1080,虽然避免了全面屏设计的“刘海”额头,但屏幕四周也采用了圆边切割,或许是为了看起来圆润平滑一些?面板是Pentile像素排列,440ppi的像素密度比iPhone XS略低,但算不上什么瓶颈。毕竟购买第一肯定是奔着原生系统去的,Pixel3运行Andorid 9.0,不过和Pixel一二代升级上来的Android9是有很大的不同,Pixel 3的导航栏设计变化较大,变成了双键导航,后退扔到了屏幕左下,窗口切换变成了主页键上划,应用菜单则需要上划两次,老用户还是需要接受和适应的。在屏幕部分的另一个变化也相当大,以前的Pixel手机只能在鲜艳和sRGB之间切换,而现在Pixel3也支持icc的色彩管理和显示了。Pixel3提供了自然色、效果增强和自动调节三种模式,但icc功能并没有下放到老的Pixel上,可见即使亲儿子也是有亲生后生之分。根据惯例,Pixel3的色彩、亮度等客观指标测试通过SpectraCal Calman和分光仪完成。
评分机制目前只在试行阶段,可能会有不完善之处,但总有一些完全不懂又不求甚解的人找茬,专业色彩表现并不只看色彩和灰阶的ΔE就完事,色准只占专业色彩评分权重的40%,Gamma2.2、色域覆盖和色彩管理机制同样也是[专业色彩]的组成部分,屏幕的Gamma不好同样会降低对手机色彩管理和专业色彩的评价,而色域覆盖是色彩表现的基础,太多或太少都无法显示准确,知识科普不足、不严谨是作者的责任,但绝不对虾子负责。
使用体验:在自然模式下,Pixel 3屏幕的色彩饱和度极高,和Galaxy S9系列的默认色彩饱和度水平一致,虽然在看油管HDR视频时色彩艳丽的非常过瘾,但在日常应用中图片色彩溢出比较厉害,建议切换到效果增强模式使用。在亮度上Pixel 3相比一代Pixel XL没什么进步,417cd/m2 水平已经非常一般了,在户外阳光下比较难看清图文。屏幕的底色比一代更深,而且可视角度也有了明显进步,红绿交替失真相对也有改善。Pixel 3在40%亮度以下时PWM闪烁就开始变得明显,另外Pixel 3存在轻微的屏幕拖影模糊,但没有iPhone XR那样容易察觉。
专业色彩:虽然Pixel 3支持icc,但色彩模式对整体系统的整体显色影响巨大,在系统软件层面上并没有像苹果、vivo那样相对严格按照icc标准显示色彩。接近标准的自动调节模式下,sRGB色彩饱和度不足,整体色彩动态都会出现显著损失,而效果增强模式下色彩饱和度又偏高,参考性也不好。在sRGB模式下Gamma略低于2.2,而且色彩曲线不重合,但由于本身色彩动态损失较大,所以Gamma对色彩反差造成的影响不显。图片色彩和拍照预览进行色彩对比只能凑合了。
由于Pixel 3不在国内销售,大概也只有码农们对这款手机有需求,虽然相对于两年前的Pixel XL在屏幕对比度可视角度表现上还是有明显进步,但色彩和亮度表现依旧一般,户外拍照取景时会比较费劲。虽然有icc Profile的支持,但sRGB显示色彩动态不足,色彩参考性比较一般,拍摄的照片最好还是传至专业设备进行查阅。虽然Pixel 3用户可能不会特别在乎屏幕如何,但作为一款699美元的手机,其屏幕色彩表现和使用体验相对于三星、苹果同价位机型还是有一点差距。当然至少已经开始支持icc,态度方面还是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