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0的屏幕也随着各个批次的不同体现了差别也比以前更为明显了
身边这台IBM ThinkPad T40属低配的迅驰机型,硬件配置为:Pentium M1.3GHz/256MB/40GB/14.1″XGA/COMBO/IEEE802.11b/100M/56K Modem/32MB ATI Radeon 7500,应该说这样的配置已能满足一般的应用要求。
升级理由
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个盲目随从的人,凡事在施行之前总得给个理由先,笔记本升级也一样。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这台T40在我的应用范围中有些“勉为其难”。首先,处理器频率较低,1.3GHz是Intel发布的普通电压版Pentium M中频率最低的产品;其次,T40标配内存只有256MB,运行Windows XP只处于温饱状态,系统启动之后剩余内存只有百余兆了,一旦运行Photoshop等较大的程序时内存就捉襟见肘了;再看硬盘,40GB的容量虽然不算怎么小,但T40装配的这款硬盘属于IBM Travelstar 40GNX系列(后因IBM硬盘事业部被日立收购而贴上了HITACHI的标签),具体型号为IC25N040ATCS05,这款硬盘是2002年4月IBM推出的第一款9.5mm 5400转硬盘,把40GNX与市场上主流笔记本硬盘相比较的话,这款40GNX已是“廉颇老矣”——不仅性能不佳,而且工作噪声较大,所以硬盘也是T40升级的重点对象;最后,手头的索尼爱立信T618手机具有蓝牙功能,但在T40所有机型中,蓝牙模块只装载于高配机种里,因而给这台T40添加蓝牙模块也是这次升级内容之一。
改造思路及可行性分析
硬盘和内存的升级比较简单,一般用户都可自行操作。市场上的笔记本硬盘大多是9.5mm规格的,一般拿来直接更换即可。内存的选择余地更加大,只要带就机器肯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品牌。
这里重点谈谈CPU和蓝牙模块的升级。这台T40的CPU为Pentium M 1.3GHz,原先打算升级到Pentium M 1.6GHz,后来发现市场上可以买到Dothan核心的Pentium M (如Pentium M 745、Pentium M 755和Pentium M 765,三者对应的频率分别是1.8GHz、2.0GHz和2.1GHz)。Dothan核心的Pentium M采用了0.9nm制造工艺,发热量更低,L2缓存达到了2MB,是Banias内核Pentium M的两倍,如果T40可以升级到Dothan核心的Pentium M,那性能的提升肯定非常明显的。Dothan核心Pentium M的外形、针脚排列与第一代Pentium M完全一致,如果要升级,重点应考察两者的耗电及CPU散热问题。
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虽然Dothan核心Pentium M的运行频率普遍比Banias内核的Pentium M 高,热量的耗散也相应会多些,但由于前者采用了90纳米制造工艺,工作电压也较Banias有所降低,因而最大功耗反而比Banias内核的Pentium M低些。从Intel的相关资料来看,Dothan的功耗(即Intel给出的耗电指标TDP)只有21瓦,比Banias内核Pentium M的24.5W功耗低了10%(见表)。此外,我还比较了装配Pentium M 735的IBM T42与T40两者散热器的异同,发现T42的散热器除了增加了一小块散热片和一根导热管用于显卡热量的耗散外,其余部分是相同的。一般来说,为了CPU能稳定地工作,笔记本的CPU供电电路设计、散热器及风扇的设计都会留有一定余量,因而T40升级到Dothan核心的Pentium M,应该不会有供电和散热方面的问题。
综合价格、性能等因素,最终打定主意把Pentium M 745作为升级时的选择对象,拿到手的价格为1230元,比起Pentium M 755、765来说,性价比很高。
蓝牙模块的升级相对CPU升级要容易的多,ThinkPad机型内置的蓝牙模块一般为CDC接口(CDC属IBM笔记本的一种子卡范畴),这台T40的CDC插槽上安装的是Modem模块,所以升级蓝牙模块时,只需把Modem拔除,然后换上蓝牙模块即可,如果还想保留Modem,那么可以选购Bluetooth/Modem的COMBO卡。
本文是站长5月份发表T40使用随笔的续集,此间已经有两个月时间,这期间又亲历了T40的市场状况,再结合站长近段时间使用T40p的经验,站长认为有必要再次组织一份文章,对这些情况进行总结与补充,因此就有了这个续集。
作为本文的开始,先谈一下大陆行货预装系统的一个bug,就是在大陆行货的高端机型(内置蓝牙的机型如92C、G1C)预装的系统蓝牙无法使用,这个问题早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在论坛上有网友提及,并且也经过研究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后来还是不断有网友反映这个情况,在6月份站长把最新拿到的行货恢复光盘恢复到T40p-G1A和92H上面,同样有这个问题。经调查,这个问题在最新出厂的T40相应机型上面的系统仍然有此问题,如果有网友使用了内置蓝牙的T40机型,使用了行货恢复系统无法使用蓝牙的,请参考上面的解决方案连接。
在写T40使用随笔一文的时候,站长使用的是装备了Radeon9000 32MB显存的机型,其时测试3DMark2001SE的XGA 32bit得分是5153分。这次站长换上了T40p,装备的是Radeon File GL 9000 64MB显存,根据IBM网站的资料,后者使用和前者相同的核心,只是增加了32MB显存和优化了驱动程序,按照常理3DMark2001SE得分并没有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对比T30用的Radeon7500(16MB显存)和T40用的Radeon7500(32MB显存)的得分只有不到15%左右的差距,但在T40p-G1A上面装上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英文版)+SP4,DirectX8.1之后,运行3DMark2001SE,出来的得分吓了一跳,竟然一下子跳到了7330分,比Radeon9000(32MB)提升了42%之多,这个得分在ThinkPad机型中令人感觉实在是高得太过瘾了。以前在T30的SXGA+机型上打魔兽3,总感觉不爽,流畅两字还不好提,现在好了,T40p上面打了一会魔兽3,感觉实在是太妙了。站长现在还无法估量增加的32MB显存起的作用大,还是优化了驱动程序的作用大,但毫无疑问的是T40p在3D性能上继承并且超过了A系列P机型的位置了。
T40上市初期,不少网友反映内置的DVD+CDRW COMBO性能不佳,刻录性能不理想,甚至经常有人反映读CD都有问题。经过这几个月时间的使用,站长发觉这件事情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COMBO本身的性能,由于T40使用的是9.5mm规格的驱动器,在机械性能上面是很有可能比以前12.5mm规格打折扣,这个规格上面的改变,应该是可能导致网友反映性能不佳的一个因素之一。在T40上市的早期(一个季度之内),站长见到的COMBO均为MATSHITA UJDA745,日本制作,可能是制造工艺趋于成熟了的原因吧,最近一两个月就开始看到在菲律宾制造的了,当然还是相同的型号,从传统的观念来看,早期的COMBO的情况和产地应该没有关系。这里要提一个可能是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就是预装系统的DLA,这个功能在出厂系统缺省时是打开的,会影响CDR刻录甚至CD读取性能,用户可以在资源管理器找到COMBO的属性,关闭这个功能,多数用户反映这样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T20-30,T系列的键盘遭受到众多用户的非议,事情上确实也是,和T20之前的600X相比,T20的键盘实在是差得太远了,软绵绵的感觉十足。站长记得2000年年中的时候看到<<个人电脑>>上面关于T20测评文章,只是轻轻地描了一笔说什么”比之前的600系列键盘有点不如”这样的话,这当然可以理解商业媒体的用辞,但IBM却心里清楚得很,所以这次IBM决定洗心革面,努力把T40的键盘设计回复600系列时候的水平。实际使用,确实比之前的T20-30好了很多,踏实多了,只不过站长认为和600系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给T20的键盘手感打60分,600系列打95分的话,那么T40就得个85分差不多了。为什么站长给600系列键盘打95分?不是因为它没有浏览辅助前后翻键,而是它的空格键硬了点,打着打着拇指很容易痛,呵呵。T40的键盘虽然没有达到600系列那个颠峰,但却也营造了另外一个气氛,就是声音安静多了,只要轻轻地敲键盘,几乎不会出出声音,这一点是比600系列键盘要好的地方。T40的键盘目前主要有两个产地,分别是中国和泰国,查看了多台T40的键盘,站长发觉中国产的键盘声音清脆,似乎键高要低些(即按下去的距离),近似“嚓嚓”声;而泰国产的键盘则声音沉些,没那么清脆,似乎踏实一些,各有特色,而且很容易分辨,都不明白这两个生产厂是如何按照IBM的标准来生产的,也不知道IBM到底是如何检验这些配件的。
T40的屏幕也随着各个批次的不同,体现了差别也比以前更为明显了。也许是还包括了屏幕盖的组装工艺吧,相同产地的T40P,站长见过都是6月份的机型,一批是G1A,一批是G1H,用大致相同的力度压屏幕外盖,那批(好几台)G1A的屏幕水波纹就硬是比G1H的明显。这种情况在相同型号(不再是A和H的对比)的其它型号也见过。当然从总体上来说,T40的屏幕保护盖(包括外壳和屏幕本身吧)还是比之前的T系列有明显改进的。不过T40的显示屏却始终给站长留不下好印象,先不说它无法和站长用惯的A31p的FlexView屏幕相比,主要是站长在四月初的时候到手的一台237392H,仅仅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条竖状黄线,结果送回香港换了一台,这是站长这几年中第一台在自己手上出现硬件问题的ThinkPad;同时另外一个网友的一台237392H,一个月之后同样故障,送蓝快联保去了。这个很可能是早期的T40高端机型的瑕疵。同时,所有T40机型中,站长发现在启动自检过后,开始启动操作系统前换屏幕的片刻,都会有一条白线闪过,如果是启动到DOS则会看得更明显。目前尚不清楚这个现象到底是硬件设计上的瑕疵,还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希望它不会成为一个隐患。
T40的USB2.0驱动安装一直让许多T40用户找不着北。其实安装USB2.0驱动并不困难,尤其WindowsXP,只需要安装INTEL的855芯片组驱动,再打上SP1,然后安装USB2.0驱动就行了;而Windows2000则由于微软在6月份下旬发布了SP4之后也变得容易安装了,和XP一样,安装了INTEL的芯片组驱动、打上SP4之后,再安装USB2.0驱动即可。安装USB2.0驱动,在设备管理器中双击那个“通用串行总线(USB)控制器”,重新安装(升级安装)方式,找到解压USB2.0驱动的目录来安装。
T40虽然是采用Centrino(Pentium-M)框架,并且通过重新设计使得机身厚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且号称5小时续航的电池时间。这其中IBM用了两个取巧,一是加大了机器的宽度,较之前的T系列明显宽了一些,更是比600系列宽了1cm以上,这样使得T40有更多的面积来进行设计;二是T40降低了屏幕亮度,和T23相比尤为明显。然而就机器本身的散热状况并不如人愿,首先是掌托右边的硬盘位置发热相对之前的T系列并没有明显改善;其次机器本身的发热却也挺厉害的,在高频的机型上面表现更为突出,全速运行的情况下,半小时以上,首先是机器硬盘位置开始发热,稍后该位置的发热会传递到掌托的中间位置(UltraNav位置),让人感觉是无线网卡在发热,同时底部内存位置、CPU下方,都明显感觉到热、以至烫手(脚)的程度,上面的典型情况是指在没有空调的夏天(当然风扇和窗户还是打开的),如果在空调房间这个情况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回顾从600系列到T20到到T40,机器的发热度越来越难控制,而均衡度越来越受到打破,可以肯定地说,T系列的人性化越来越好(如键盘灯、浏览导航键、音量控制按钮),但使用舒适度却在下降(主要就是发热所致)。然而这个却是整个行业的通病,谁让我们拼命地追求性能和速度呢?
T40于今年3月份中旬发布,到4月初的时候全面上市,至今已经有近五个月时间。经过这近五个月时间的洗礼,T40已经步入市场主流机型,成为ThinPad的主打机型,价格也普遍下降了20%以上,目前低端机型已经和T30、T23断货时价格只差数百元,性能价格比相当不错。从过去几个月的时候来看,T40的综合表现尚可,但从站长所见证的情况来看,T40的返修率无疑是比T30同期大了,这很让人体会到了一丝丝的无奈。作为一个经历了ThinkPad颠峰之作的600系列的用户,站长对于现时T40的状况也表示理解,但却很难接受它的继续堕落。回顾600系列的时候,从键盘到边框,无不坚固皮实,尤其是键盘两侧的边框,当时IBM采用的是金属用料,用力按压都几乎不会感觉到变形或下陷,然而今日的T系列(包括T20-40),无论是键盘两侧,还是机背,绝对的软绵绵,论坛上也曾经有过不少的网友反映边框断裂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被蓝快冠以“人为故障”的罪名而不加保修),也难怪T40遭受众多的非议,其实这些非议已经从上市之前或上市初期对接口布局的,转移到后来/现在对做工的非议了,这当然还包括光驱接口的空隙、电池松动、屏幕边框漏光等现象。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IBM正努力最大限度地保证机器的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对用户而言就是价格了),虽是T系列现时的做工无法和几年前的600系列相比,但较之其它厂商却还是保持一定的优势,尽管这种优势正在慢慢丧失。IBM似乎正努力以T40营造一个新的经典,但站长认为T40正迈向走钢丝一样的危险,它的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用户可接受的临界线(也就是上面提及的降低成本与品质的平衡点),IBM再不及时反省把握好,一旦失去这个平衡点,ThinkPad也许就面临着当年IBM硬盘一样的境地。纵观现时的IT行业,我们却又不得不万般无奈地面对这个现实。无论IBM如何努力地宣传,却始终掩盖不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做工(返修率)的事实,虽然价格也随着一代一代地降低,而且这也是整个行业的普遍行为,也许一个企业不这样做的话它的存活已经成了问题。对于用户而言,这种普遍行为到底是祸是福?也许只有历史才能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