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权威媒体估计鑫诺二号将给中国带来10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市场

互联网2020-03-23 16:18:59
导读 006年10月29日0时2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飞行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鑫诺二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即将定点于东经92 2度赤道上空。作为

006年10月29日0时2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飞行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鑫诺二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即将定点于东经92.2度赤道上空。作为中国人制造的第一颗直播通信卫星,鑫诺二号所承担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颗卫星这么简单。

美国权威媒体估计,鑫诺二号将给中国带来10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市场。

通信卫星专家杨千里教授预测,鑫诺二号可以给中国带来几万人的就业机会。

对于广大使用“锅”(卫星信号接收器)的发烧友而言,鑫诺二号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将会接收到200多个电视频道,还有新设备的尝试。

对于鑫诺公司来说,它的成功将意味着公司站在了直播卫星的前列,知名度和市场潜力将大为提高。

对于研发卫星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而言,鑫诺2号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国卫星制造技术是否已达到国际1990年代先进水平。

这颗卫星还承担着“村村通”的使命,即满足中国偏远山区民众能看上电视的诉求。

然而,就在卫星上天一个月后的11月28日,鑫诺卫星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鑫诺二号”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消息传来,多少人的心,停在了东经92.2度。

中国航天,从头再来

12月4日,由中国宇航协会主办的中国航天事业50周年庆祝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鑫诺二号本应是其间的一个热议主题。故障的突然出现,使得原本热闹的舞台倏然冷清。

面对本报记者的提问,与会者都不愿多说。只是在发言时,有领导简单提到鑫诺二号,但旋即表示,卫星事业的发展是不会因此停滞的。

有人喟叹,“这个项目准备了10年了,本来是计划‘十七大’前发射,时间上的要求达到了,但没想到是这个结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曾带着学生参观过这个庞然大物。“这次用于发射的东方红-4平台非常壮观,天线非常大,很有气魄,我们当时看到都很兴奋。”

11月7日,也就是鑫诺二号发射升空第10天,原定于当天打开的太阳能主电池板没有打开,部分天线亦未能打开,全功能通信控制指令不能正常执行。

相关人士透露,作为卫星制造商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当即成立攻关团队紧急处理故障,甚至紧急召回了已退休的老专家。

11月14日、15日,就在这一敏感时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分别召开了院党委扩大会和强化质量与可靠性工作专题视频会议,会议强调:“由于型号任务越来越繁重、技术难度越来越大、队伍越来越年轻、质量与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加之航天事业固有的高风险特点,个别在研或在轨型号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故障,给院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不利因素。但是,出现问题与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够深入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举一反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确保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

直到11月22日,该院仍表示“正就故障机理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内部一负责人早先曾告诉某媒体记者,鑫诺二号发生技术故障是暂时性的,现在正就故障机理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两天后,他给那名记者打去电话:你把‘暂时性’三个字去掉吧……”

此次鑫诺二号发射是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保。该公司在承保卫星发射加一年在轨保险的同时,还独家承保了卫星发射第三方责任险,鑫诺的成本在20亿元以上。但是对于具体的保险额度,该公司称需保密。

焦维新说,我们应该给航天事业以更大宽容度。目前国内的卫星发射数量与国外相比要少得多,只占世界卫星发射总量的1%。航天事业本身就是高风险产业,国外发射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国内发射数量少,所以每发一颗便会有很多人关注,若发射失败也尤为明显,这就会给科研技术人员造成很大压力。

有网友在帖子里写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化悲伤为动力。中国航天,从头再来!”

带走亿万人的心

这个寄托着亿万国人希望的金属球体,忽然会成为一粒太空中的尘埃,强烈的反差令不少人一下子难以接受。有网友说,它带走了亿万人的心。

早在发射之初,业余发烧友们便全力搜索着有关网站和最新发布的卫星图,其对鑫诺二号命运的关注和监控,不亚于控制中心的专家们。

有人在鑫诺二号发射成功后,一直用Orbitron软件系统对卫星进行追踪,计算了11月2日当天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也成为众多发烧友了解鑫诺二号运行状况的源头。

按照他随后的测算,早在11月5日23时,鑫诺二号运行的轨道就出了问题,“SINO-2停止向预定的92.2E的西边飘移,转而向东缓慢飘移,至11月15日傍晚18:08分已经缓慢飘到中心经度93.16E的位置”。

而这位用户名叫songfq的人告诉本报记者,“它代表了中国的通信卫星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希望它能成功。”

11月6日,一个叫“茶馆”的卫星发烧友发布消息说:“鑫诺二号好像出问题了?好像没有定点成功?”

11月7日, “六千”发布消息说:“鑫诺2出事了?昨天在92E 当前在92.4E,应当定点在92.2E。”

等待了十几天之后,他们的担心终于得到证实。

有人形容这一刻是“世界一片黑暗,浓密的乌云密布天空……”

网友fireeyes1102这一天彻夜未眠。他在论坛上洋洋洒洒数千言,反思鑫诺二号的失败。

论坛上一时间各种声音不断,他们亲切地称鑫诺二号为“我们的星星”。

更多的发烧友在狂热背后,选择的是归于平淡的态度。这其中甚至包括利益相关者。

销售卫星相关配件的“粉墨登场”说的第一句话是“可惜了,我的(高频)头”,这次发射前,他进了价值20万元的ku波高频头。

直播卫星的波段为ku波段,同过去通信卫星的c波段不同,因此需要与之配套的ku波高频头来接收。对于销售商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市场。

20年的梦想

“对直播卫星本身,感兴趣的不是这些接收者,而更多的是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相关利益者。”杨千里称。

杨千里教授是

中国电子学会副会长,是我国著名卫星专家。据他介绍,中国的直播通信卫星实际上在20年前就提出来了。1980年代初,有关单位就曾讨论过关于发射直播卫星的事宜。但是因为技术原因和其他考虑,直播星的计划就被否定了。

卫星波段一共分为三种:c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三种波段的波长依次减小频率依次升高。C波的波段频率最高,需要超过一米的天线方能接收,ku波接收的天线比较小,也就比较方便。此次若鑫诺二号发射成功,用来接收直播信号的天线只需要0.45米。

由于光缆竞争激烈,卫星公司急需拓展新的业务和市场。直播通信卫星相对而言功率大,容量大,可以传输更多的电视节目,接收容易,因此成为各方争相竞争的目标领域。

直播卫星产业能否发展起来,杨教授认为节目的内容是关键。“有了直播卫星,靠什么吸引别人?靠农村赚不了钱,主要靠城市的消费者,关键是要做出好节目来。”

“我们这是国家卫星,到时候电视内容肯定要通过审核的。”鑫诺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

至于“村村通”,杨教授认为,村村通已经做了很多年,没有直播卫星时已在做了。

“村村通”的口号,他更愿意理解为是129号令的逐步调整。

在卫星爱好者中大名鼎鼎的129号令,是由国务院在1993年10月发布:主要内容是“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

据有关专家透露,改革开放后,很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安装卫星接收设备,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于是便有了129号令,禁止个人用锅接收卫星信号。

因此,经常会有擅自装“锅”者被没收设备,于是在论坛上哀呼:“我的锅又被收了。”

尽管如此,众多“锅”的遍布仍然不止,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不少居民楼顶上公然冒出一个个“锅”的脑袋。

而鑫诺二号的发射,让很多人萌生了129号令会解禁的希望。在他们看来,作为直播通信卫星的鑫诺二号发射,必然会导致个人接收的合法化。“都发射直播卫星了,那就得用锅来接收信号。卫星就在天上,谁禁得了啊?”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逻辑。

但是现在,129号令会解禁的希望,和那些被鑫诺二号带走的心一样,都停留在了东经92.2度的上空。

中国首颗直播卫星“鑫诺2号”出现故障,中国家用卫星电视市场将延迟启动。据早报记者了解,“鑫诺2号”卫星的最终命运可能是坠入大气层烧毁。

“第一代直播系统主星”

鑫诺卫星通信公司发言人范星旻对早报记者介绍,“鑫诺2号”卫星基于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新一代大容量“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和从国外引进的有效载荷系统,“鑫诺2号”卫星将成为中国广播卫星直播系统的主星。

“鑫诺2号”卫星载有18个36兆赫兹和4个54兆赫兹Ku转发器,设计寿命15年。

卫星投入运营后将致力于满足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数字电影、直播电视和数字宽带多媒体系统及各种信息广播和娱乐广播的需求。终端用户使用0.45米天线直接接收卫星传送的业务信号系统可用度将保证在99.9%以上。如与小型自动跟踪天线相结合,即可实现在车辆、船舶等移动设备上的可靠接收,实现“动中通”。

将耽误用户近一年时间

“鑫诺2号”的故障到底多严重,是否能够修复?范星旻表示,鑫诺卫星通信公司只是“鑫诺2号”的运营方,技术问题需要由卫星的制造方回答。

“鑫诺2号”的制造者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该院工作人员除了表示“正就故障机理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外,拒绝透露进一步的消息。

一位资深卫星科研人员对早报记者分析,由于卫星故障不是出现在运行过程中,而是没有开始工作就出问题,“比较难办”。太阳帆板和通信天线都未展开,无法控制修复,所以“鑫诺2号”被修复的机会比较渺茫,最后的命运很有可能是坠入大气层烧毁。

据有关数据显示,“鑫诺2号”卫星研制耗资数十亿元人民币,其水平可以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国际卫星水平。

范星旻表示,由于“鑫诺2号”的失效,会耽误用户将近一年的时间。

卫星进行“全过程保险”

范星旻说,由于对“鑫诺2号”进行了“全过程保险”,所以本次故障对鑫诺公司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小,重要的是市场影响。

据早报记者了解,鑫诺公司已经向保险公司开始申请相关赔付。“鑫诺2号”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保。

鑫诺公司总经理闽长宁表示,“鑫诺2号”的技术故障不会对“鑫诺3号”产生任何影响。“鑫诺3号”计划于2007年投入运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