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可助力跨境资本流动
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4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近期中国内地宣布数项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包括调整境内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启中间价定价“逆周期因子”等,对缓解外汇市场波动起到积极作用。从2015年开始,内地逐步构建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保障境内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效应对潜在外部冲击。债券通的闭环、透明、可控的特点,可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调节阀,便于监管者整体平衡跨境资本流动,掌握资本流动管理主动权,也有利于监测发债企业募集外资规模,更好地发挥宏观审慎管理效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框架发生重大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与制度指南,对资本流动管理原则、主要工具、运用次序、政策效果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设计,为新兴市场国家建立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提供重要依据。
宏观审慎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宏观审慎指标和税收工具,抑制系统性风险积累,以增强国内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如提高外币负债的资本充足率、贷存比、贷款价值比、对未平仓外汇净敞口设限或限制外币抵押贷款比率等)。
2010年以后,新兴市场(如巴西、韩国等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对资本净流入已尝试运用一定的宏观审慎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大量游资,但在资本流出方面的运用实例尚不多见。
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债券通的闭环、透明、可控的特点,可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调节阀,便于监管者整体平衡跨境资本流动,掌握资本流动管理主动权,也有利于监测发债企业募集外资规模,更好地发挥宏观审慎管理效力。
参照IMF资本流动管理基本思路,该报告对债券市场开放中可采取的潜在措施也作了简单探讨,包括:
第一,针对境外居民投资境内市场,根据资本流入程度和非居民持有债券(即资本流入)的长短期限,按照宏观审慎原则设计税费结构。通过透明、可预测的税费结构,更有效地调节跨境资本的期限结构,减少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第二,针对境内机构投资境外市场(居民的资本流出),将金融机构持有与之相关的境外本、外币债券统一纳入监管口径,调控外汇暴露风险。
第三,继续引入境外投资者,推动成熟具流动性的境内市场加速形成,更有效地应对跨境资本大量流入和流出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