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铜币才是一贯币?
01
古代通常说1贯或1吊钱为1000文钱,即一致钱(1吊钱)=1000铜币。宋代及以后,因外省异乡人的流行,77分钱作为100 (《宋史》卷180食录),即一致币仅为770铜钱。晚清北京出现了“三十文为一百”的局面,一贯的货币实际上只有300铜币。
中国古代的钱币大多是方孔币,为了便于携带,通常用绳子串在一起。“贯”的本义是为了钱而穿绳子。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的流通单位开始计算为“文”。一枚小铜币叫文,1000枚铜币叫贯钱。这种计数方法一直延续到宋初。后来,由于铜钱和铁钱的并行使用,以及“折二”、“四福十”等钱币的出现,宋朝一度将一致币定为770。到了清朝,钱又叫吊钱,开始规定“一吊千钱,半吊五百”。清末的北京,曾有“三十文钱等于一百文钱”的情况。事实上,一次悬挂(穿透)只有300便士。
质量方面,开元鲍彤每件重一元,每十件重一两,每贯重六斤四两(即一千件)。每件物品重两铢四线,相当于4克左右的质量。
风格上,初唐开元鲍彤背上无文字,中唐开始出现星月等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在其背面增加了钱局所在地的名称。铸造300多年,版本复杂。
唐代以后,仍有冶炼和铸造,但风格大多与唐代不同。从规格上来说,开元鲍彤基本是小钱,但开元鲍彤的小钱是唐代铸的,折算成十大钱,具有开炉纪念的性质,后人也伪造了。
古代货币关系:
铜、银、金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不断变化的,并不像1元钱等于100美分那么清晰。
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个十字(悬挂)铜币=1万便士。
根据描述:“金银价格从1600年前后的1: 8上涨到20世纪中后期的1: 10,到18世纪末翻了一番,达到1: 20。”可见1金可以换8 ~ 11银。另一个:“道光初年,一两银子换钱,即一千文;到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时,一两银子可以换一万六千七百块钱。咸丰以来,银价暴涨,一两银子最多可换2230文钱。”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1枚银币大约可以兑换1000 ~ 1500便士,而在古代,通常说1枚硬币或1枚挂币就是1000便士。